典型的柴胡类方剂在消化科比较应用
朴镇浒
北京中医药大学03级02班(留)B2003046
关键词: 小柴胡汤,四逆散,柴胡疏肝散,逍遥散,消化内科
临床上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由木克土引起的病症较多见。肝胆的病变常常影响到脾胃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能够使胆汁正常的排泄。胆汁的正常排泄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功能。在消化科常见的病中由肝气郁结引起的消化系统的证型多见。《金匮要略》曰:“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先实脾”阐述木克土的病理治疗大法。临床上治疗以先治本后治标,或标本同治为原则,治法以疏肝健脾为主。疏肝的要药为柴胡,典型的柴胡类方剂有小柴胡汤,四逆散,柴胡疏肝散,逍遥散等。但这四种方剂相似而有所不同。下面论述这四种方剂的区别和临床上应用。
肝主疏泄,能够促进脾胃运化水谷,又肝之余气,积聚而成胆汁,藏于胆,胆贮藏胆汁并排泄,输布于肠胃(脾胃),促进消化。《灵枢·本输》曰:“肝合胆,胆者,中精之府。”脾胃为中焦,胆汁对中焦的生理有很大的功能。胆汁的贮藏并排泄由于肝的疏泄功能。我认为胆汁为肝胆与脾胃的关系中重要物质。
用柴胡疏肝解郁的小柴胡汤, 四逆散,柴胡疏肝散,逍遥散在临床上常用。这四种方是在疏肝解郁基础的典型的柴胡类方,君药为柴胡,疏肝理气之要药。柴胡入肝胆,三焦,心包络,疏肝解郁,能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。
小柴胡汤是柴胡合黄芩疏肝清热用于肝气郁结,胆胃郁热引起之证。四逆散是柴胡合芍药疏肝柔肝用于肝气郁结,肝脾不和之证。柴胡疏肝散是柴胡合香附、川芎用于肝气郁滞,经脉不利之证。逍遥散是柴胡合当归芍药用于肝气郁结,血虚脾虚之证。
1. 小柴胡汤
小柴胡汤出自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》98条:“伤寒五六日,中风,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嘿嘿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,或胸中烦而不呕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胁下痞硬,或心下悸,小便不利,或不渴,身有微热,或咳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小柴胡汤方:柴胡半斤,黄芩三两,人参三两,半夏半升(洗),甘草(炙)、生姜各三两(切),大枣十二枚(臂)。右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服三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”
本方治疗于少阳诸证。方中柴胡、黄芩合用,可解半表半里之邪;半夏、生姜合用可调理脾胃降逆止呕;人参、甘草、大枣益气和中,扶正祛邪。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宗方。
临床上用小柴胡汤中大枣性质比较腻使郁热加重,所以大枣少用,或者去。为助于消化加焦三仙,鸡内金,炒莱菔子;脘腹胀满,湿邪明显者可以加苏梗,陈皮,厚朴以行气燥湿;如果有胃炎或胃溃疡用连翘以透胃中热,用黄芪以托毒生肌。
现代本方主要用于慢性肝炎、慢性胆囊炎、慢性胃炎、胃溃疡等证属于少阳证者。
实习当中,患者郭XX,女,47岁。胸胁苦满,不欲饮食10余天。口微苦,食欲减退, 偶有胃脘腹疼痛,无恶心呕吐,小便黄,大便可,舌暗苔微黄,脉弦滑。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方。
柴胡15g 黄芩10g 清半夏10g 党参6g
生姜3g 生甘草6g 苏梗10g 陈皮10g
厚朴10g 焦三仙各15g 鸡内金10g 炒莱菔子10g
郁金12g 连翘10g
小柴胡汤基础上加苏梗、陈皮、厚朴以行气健脾;加焦三仙、鸡内金、炒莱菔子以消化积聚;加郁金以行气解郁;连翘以清热解毒。患者服7付药病情好转为胸胁苦满减少,口不苦,食欲比以前好转,胃脘疼痛次数减少,但舌苔黄腻,调整黄芩用量为15g,加栀子10g,再予7付药以后病情痊愈,舌苔变薄白。给予中成药以调理。
2. 四逆散
四逆散见于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》318条:“少阴病,四逆,其人或咳,或悸,或小便不利,或腹中痛,或泄利下重者,四逆散主之。四逆散方:甘草(炙)、枳实(破,水清,炙干)、柴胡、芍药,上四味,各十分,捣筛,白饮和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咳者,加五味子、干姜各五分,并主下利;悸者,加桂枝五分;小便不利者,加茯苓五分;腹中痛者,加附子一枚,炮令坼;泄利下重者,先以水五升,煮薤白三升,去滓,以散三方寸匕,煮取一升半,分温再服。”
伤寒论上四逆散为治少阴病热厥或气厥病。消化内科上本方用于治疗肝脾不和,肝郁脾滞证,能透邪解郁,疏肝理脾。四逆散证为胁肋胀闷,脘腹疼痛,或泄利下重,脉弦等。
柴胡透邪解郁,升阳舒肝利气;芍药柔肝益阴养血使郁热得透而不伤阴,且善治腹痛;枳实泻肝气之壅滞,调畅中焦运化之气机;甘草益气健脾。
但临床上证见比较复杂。气郁甚见胸胁胀痛加香附、郁金、虎杖、元胡以增强解郁止痛;气郁蕴热见心胸烦热加栀子、豆豉以宣泄郁热;脾虚湿滞加苏梗、清半夏、厚朴、陈皮以行气燥湿;加焦三仙、炒莱菔子以消食积聚。肝胃郁热见泄利下重加蒲公英、薏苡仁、大腹皮以清热利湿。
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、胆囊炎、胆结石、胆道蛔虫症、胃溃疡、胃炎、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证病属肝脾或胆胃不和者。
3. 柴胡疏肝散
柴胡疏肝散出于《景岳全书·五十六卷散陈》“柴胡疏肝散;治胁肋疼痛,寒热往来。陈皮(炒醋)、柴胡各二钱,川芎、枳壳、芍药各一钱半,甘草(炙)五分,香附一钱半,水一钟半,煎八分。食前服。”
本方用四逆散去枳实,加陈皮、枳壳、川芎、香附,增强疏肝行气,活血止痛之效。四逆散重于调理肝脾气机;柴胡疏肝散主在行气疏肝并能和血止痛,为治疗肝气郁滞诸证的代表方。常见表现为胁肋疼痛,胸闷善太息,情志抑郁,或易怒,脘腹胀满,纳呆食少,脉弦。
柴胡条达肝气而疏解郁;香附疏肝理气,止痛;川芎疏肝开郁,行气活血,止胁痛;陈皮理气行滞和胃,醋炒以入肝行气;白芍、甘草养血柔肝,缓急止痛。
临床上可用于四逆散证相似,但气郁之象比较重,用药上四逆散的基础上加柴胡疏肝散之行气药。气郁血滞见胁肋痛甚,舌有瘀斑或紫暗,加当归、郁金、乌药以行气活血止痛;肝郁化火,口苦,舌红,加栀子、黄芩、川楝子以清肝泻火。
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、慢性胃炎、胆囊炎等病属肝郁气滞者。
4. 逍遥散
逍遥散出于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·卷之九治妇人诸疾》“治血虚劳倦,五心烦热,肢体疼痛,头目昏重,心忪颊赤,口燥咽干,发热盗汗,减食嗜卧,及血热相搏,月水不调,脐腹胀痛,寒热如疟。又疗室女血弱阴虚,荣卫不和,痰嗽潮热,肌体赢瘦,渐成骨蒸。甘草(微炙赤)半两,当归(去苗,剉,微炒)茯苓(去皮,白者)芍药(白)白术 柴胡(去苗)各一两。右为粗末。每服二钱,水一大盏,烧生姜一块切破,薄荷少许,同煎至七分,去渣熱服,不拘时候。”
本方治疗肝郁血虚脾虚症。逍遥散中柴胡能疏肝解郁;当归和白芍能养血补肝;当归可散肝醒脾;白芍可以柔肝。白术、茯苓、甘草补气、健脾和中;薄荷清肝散郁除热、干姜温胃而和中。这些药物配伍使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,健脾和营的功效。
逍遥散证为两胁肋作痛,头痛目眩,口燥咽干,身疲食少,或往来寒热,或月经不调,乳房胀痛,舌淡,苔弦而虚。上述的三个方主治肝气郁结之实证;逍遥散治肝失条达之虚症为主。
临床上治妇人之月经不调,应当归、白芍为君药;治肝郁血虚脾弱,当柴胡为君药。肝郁气滞较重,加香附、郁金、川芎以疏肝解郁;肝郁化火者,加丹皮、栀子成加味逍遥散以清热泻火;脾胃气滞者,加陈皮、枳壳。
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胃十二指肠溃疡、慢性胃炎、胃肠神经官能症、胆结石等病属肝郁血虚脾弱者。
小结
下面为上述的四种方的简单的比较表。
小柴胡汤
|
柴胡
|
黄芩 半夏 人参 生姜 大枣 甘草
|
少阳诸证
|
四逆散
|
白药 枳实 甘草
|
肝脾或胆胃不和
|
|
柴胡疏肝散
|
香附 川芎 枳壳 陈皮 白芍 甘草
|
肝郁气滞
|
|
逍遥散
|
当归 白芍 茯苓 白术 生姜 薄荷 甘草
|
肝郁血虚脾弱
|
四种方在消化内科应用于常见的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脂肪肝、慢性胆囊炎、胆囊炎、 胆结石、胆道蛔虫症、胃十二指肠溃疡、慢性胃炎、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的对证治疗。四个方剂都是消化科临床上常用,而可以合用或加减。君药为柴胡,疏肝之要药。小柴胡汤是柴胡合黄芩以疏肝清热;四逆散是柴胡合芍药以疏肝柔肝;柴胡疏肝散是柴胡合香附、川芎以疏肝行气;逍遥散是柴胡合当归芍药以疏肝养血。在疏肝解郁的基础上搭配不同的臣药,就可针对不同的证型予以治疗。
文献参考
[1]谢华《黄帝内经》.中医古籍出版社.2003,P450
[2]刘建平,刘仲喜,李大钧,吴殿华《中医经典通释伤寒杂病论》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.1994.P25,171,216
[3]张介宾《景岳全书》.人民卫生出版社.1995.P1503
[4]刘景源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.人民卫生出版社.1985.P308
[5]印会河《中医基础理论》.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.1984.P3,36-37,44
[6]谢鸣《方剂学》.人民卫生出版社.2004.P89,95,97,278
[7]凌一揆《中药学》.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.1984.P31
학사 학위 졸업 논문
'외노자 의사생활 > 경험담'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
피곤하면 하혈하고 어깨도 아픈데, 치료받을 시간이 없어서... (0) | 2024.11.07 |
---|---|
생리 때 마다 가슴이 아프고 손도 못대요, 유선증식 (1) | 2024.11.07 |
뇌경색/중풍 후유증 + 우울증 + 온갖잡병 (0) | 2024.09.17 |
고열/코로나 후 피부 반점 (0) | 2024.09.17 |
척추 골절도 치료가 되나요? 요추 3,4,5 (6) | 2024.09.17 |
댓글